雨后的櫻桃樹葉翠綠,一簇簇、一串串紅櫻桃從中“探”出頭來,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瑪瑙。 近日,記者在義馬市東部河口社區(qū),看到群眾種植的櫻桃大獲豐收。道路兩旁群眾自采的櫻桃,一筐挨著一筐,吸引了大批游客。 櫻桃好吃樹難栽,不下苦功花不開。據河口社區(qū)副書記蔣文革介紹,河口社區(qū)有居民426戶1705口人,櫻桃種植已有10多年歷史。過去冬種小麥、秋種玉米,依靠傳統(tǒng)農業(yè)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生活需求,改種蘋果、桃等經濟作物效果不佳。2005年4月,因地制宜,依托2A級森林公園——清風山風景區(qū)、義馬市最大的水庫——常窯水庫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總面積2000畝的義馬市清風山大櫻桃種植示范基地成立。河口社區(qū)發(fā)展了1000多畝櫻桃,“早大果”“紅燈”“龍冠”等品種成了群眾致富的新希望。 37歲的社區(qū)居民張麥麗,占據了好位置賣櫻桃,每斤15元。她家種櫻桃15年,有一畝地,年收入上萬元。她說,好年景每斤賣到二三十元,今年修路受影響,收櫻桃的客商少了,每斤15元,但產量增加了,收入不會低于往年。 櫻桃樹4年掛果,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成熟,這段時間正值各種害蟲蟄伏期,不用打藥。好看又好吃的櫻桃,成了節(jié)令里人們追捧的鮮果,最重要的是河口社區(qū)的千畝櫻桃就是群眾越念越好的“致富經”。 義馬市東區(qū)黨工委書記李小青說,櫻桃為群眾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,鼓了群眾的“錢袋子”,河口社區(qū)注冊了“清風山大櫻桃”商標,每年舉辦大櫻桃文化藝術節(jié)推介櫻桃,增加農民收入,還積極引導他們發(fā)展“農家樂”餐飲服務,農民足不出戶就可當老板。 “科技致富能手”侯礦珍在櫻桃節(jié)上領了獎,喜滋滋來到櫻桃園里。三年前,她家這三四畝櫻桃率先換成新品種“紅寶”,屬于更適宜采摘的矮冠櫻桃,果實似“圣女果”,今年已掛果,她計劃明年開始線上線下銷售,估計每斤價格二三十元。目前,該社區(qū)已有數十家種植“紅寶”,河口社區(qū)的櫻桃又將迎來新年景。 ( 編輯:cll ) |
櫻桃鼓了群眾的“錢袋子”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18-05-29 打印

- 上一條:人民日報:橫渡(動感2018)
- 下一條:投資建設蔬菜大棚 助貧困戶早日脫貧